在桂花镇金城社区(原磁峰镇小石村),青山如黛、流水潺潺,村民的幸福指数意外地高,最惬意的是在大屋檐下喝茶、逗鸟、吃糕点、摆龙门阵,川味十足。
近日,CCTV13新闻频道“乡村行 看振兴”栏目关注到了咱们金城社区的大屋檐,这座四四方方的建筑,将村民们凝聚在一起,共享美好新生活。同在屋檐下,逐渐成为一种理念,影响着本村村民,也吸引着外来的人。
巫若宁,四川成都人。2020年,出身食品行业的巫若宁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把成都的工厂搬到山里来。于是,在金城社区这片青山绿水间,巫若宁建起了她的“共享工厂”——蜀中糖门。
在金城社区一侧的小山坡上彭妹妹看到,一个大屋檐下,有一排沿着山势而建的玻璃房,这就是蜀中糖门的工厂所在地。从这个位置看,可以俯瞰整个村庄。
蜀中糖门为什么要从城市搬到山里?故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早年间这处位置是村里的糖厂,巫若宁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这栋建筑还是废弃的石棉瓦厂房,但在与金城社区党委书记岳付飞的接触中,她发现岳付飞对于社区的规划非常缜密,“同在屋檐下”的理念也让两人不谋而合,便有了做产业的信心。
“现在的工厂几乎朝着多功能和多体验发展,在蜀中糖门的建造中,我希望它是以一个公共建筑的姿态存在,而不是封闭的工厂建筑,我要做一个可以集生产、体验、参观、美食等于一体的工厂。”巫若宁带着糕点制作的技术设备、经销渠道和团队等,一头扎进了远离都市的小山村,她笑言“要做糕点界的‘李子柒’!”
依托“大屋檐”的设计,沿厂房一侧的参观通道,彭妹妹依次路过配料间、搅拌间、成型间、烘烤间、冷却间、包装间……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通过毫无遮挡的透明落地窗,每个细节尽显眼前。“我带很多客人朋友来工厂,他们都说,这里更像是一座设计古朴、充满乡野趣味的美食博物馆。”巫若宁说,她希望消费者能沉浸式体验在乡野做美食的全过程。
蜀中糖门和金城社区有着别样的缘分。金城社区地处桂花镇,当地的磁峰麻饼有着百年历史,而蜀中糖门从创始之初的主要产品就有麻饼。在巫若宁的眼中,金城社区为她创造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巫若宁出生在传统糕点制作世家,其外祖父王金火,清末时师从黄龙溪的清朝御用糕点师王师傅,掌握了月饼、芝麻糕等十多种传统糕点的制作技艺。她的母亲王俊芳姊妹三人传承父业,先后又办起了食品作坊、食品厂。
耳濡目染之下,巫若宁不但掌握了祖传的传统糕点工艺,还研制出了广受新老顾客欢迎的“黑金酥”“芝麻糕”等食品。
自从在金城社区建厂以来,巫若宁经常会邀请一些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到厂房里分享体验烘焙的乐趣。“在烘焙的过程中,大家一步一步动手操作,当成品出炉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孩子们不仅体验了亲手制作美食的乐趣,还和父母一起度过了温馨愉快的时光。”就这样,巫若宁家的糕点,成为了大人、小孩喜爱的零食,也成为了部分企业、酒店、民宿的指定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巫若宁的员工们,大多是金城社区的姐妹,“相比城里,这里好招人,用工成本相对较低,对创业企业来说是一个优势。而对于村民来说,在学习一门手艺的同时,也不会妨碍自己的日常生活。”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师徒制,刚来村里的时候,只有包括我在内的4个师傅,我们就一人带了一个当地村民当徒弟,再由8人变成如今的30多人。”巫若宁说,“我们的目标是村里能有一百人能够靠这门手艺赚钱。”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彭州发布 《在彭州山间造座工厂,做糕点界的“李子柒”》[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