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之城   关注彭州   多彩非遗丨在一碗茶汤里,遇见彭州的源远流长
返回列表
查看: 3150|回复: 0

多彩非遗丨在一碗茶汤里,遇见彭州的源远流长

[复制链接]

1132

主题

0

回帖

38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803
发表于 2023-5-21 15: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

155321v0zonb6okdjbpg9o.png


彭州人与茶的故事源远流长,彭州种茶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王褒的《僮约》,这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早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又对历史上彭州茶的分布和生态环境,作了真实的反映,还对彭州的堋口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55322t4yi5v4vfs1avvxb.png

彭州好茶层出不穷,宝山红茶制作技艺、白鹿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湔江黄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天我们走进彭州的秀丽山水
品彭州好茶,了解非遗文化



155322lmgg0a60xpzll1c6.png



白鹿白茶的茶树生长在海拔1300米左右的白鹿镇的茶山中。白鹿白茶并不属于中国茶类通俗意义上的白茶,而是白鹿镇当地特有的一种自产茶。干茶色银白,闻着有樟科植物特有的芬芳。冲泡后有樟科植物特有的冰凉感,汤色杏黄明亮,回甜余味,与绿茶、花茶有着明显不一样的滋味。重点是白鹿白茶不含咖啡碱,这对于怕喝茶影响睡眠的朋友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彭州,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白茶。白鹿地处山区,森林宽广茂密,茶叶均是纯天然产品,故被称为“隐世之茶”

155322buft3uy3tp2g2q3g.jpeg


155322wzv4hrivgnwnzi6h.jpeg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 年),就将白鹿河源头冒水洞至红岩镇(今敖平镇)的白石沟定为“茶堆”。民国八年(1919年),白鹿乡建立了茶叶市场,老街同仁店是白鹿茶种、管、采、制一条龙服务的老店。

155323o3xi5jr5nqt5afgr.png


155323dhnr1vk4u5k1rdvr.png

改革开放以后,白鹿以白茶村为重点大力种植白茶,保护老树茶林,现茶树种植面积已达上千亩,百年老茶树也焕发了青春。

155324hcm2tc4vvsdfdimg.jpg


155324rx5eesu95kciyieh.jpg

白鹿白茶的制作,需要选取嫩叶经过炒制后成品。制作流程包括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白鹿白茶呈灰白条型状,清香洁净。茶汤色泽红亮,回甘生津。产品具有清热润肺、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和保健等功效。


155324addhhdva5xe2an2a.jpg
155324us2goqaqvq22h73u.jpg
155324x8u7957ti26qk9q6.jpg
155324too7o7otslj78n1j.jpg



155325pzcflfencncc98x1.png



155325niktwwktshc3b3jc.jpeg


巴蜀是茶的重要产地,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武夷山茶人徐世洪因爱情与彭州市宝山村结缘,因对茶的痴迷而与龙门山古茶树结缘,最终离开故土福建武夷山到宝山村落户。

155325itfw5w7hwshq3j7r.jpeg


155325g72ysrhnszu0g6hh.jpeg

“红茶最讲究的就是甘醇的口感,而这大面积的老茶树、古茶树无疑是制作宝山红茶的最大优势。”他利用历史遗存下来的彭州茶树,采用红茶传统制作工艺,结合彭州茶叶特点,大胆创新和探索,研制出巴蜀红茶新品——宝山红茶。

155326qcq55axo353cgx36.jpeg


155326dw6ugrt21z3e8pme.jpeg

宝山红茶最大的亮点是首次跨越川茶所擅长的绿茶品种,直接利用高品质茶叶资源做四川红茶,所有的制作关键环节都采用传统的福建武夷山红茶制作工艺。

155326pi0xkzy706iisype.jpeg


155326xzwgihyewiewaoos.jpeg

历经数年不懈坚守和细致入微的创新,宝山红茶系列“宝山初红”“宝山君红”“宝山醉红”和“宝山乌龙茶”随着茶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大放异彩,屡获殊荣。良好的品质、深厚的文化、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宝山红茶正在逐步走出独特而又充满希望的步伐。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宝山红茶定能像“宝山精神”“宝山奇迹”一样,走出四川,走红中国。



155326fulm999uukcvrydv.png



彭州湔江茶有湔江红茶和湔江黄茶两种,它们不同于其他茶,专门选取海拔1200米以上的野生老川茶为原料,叶底鲜活有韧劲,捏揉不易断裂,并且全程手工制作。

155326yqxipmhzpuxplmtx.jpeg

从采茶、制茶、评茶、品茶中演绎古法工艺,湔江茶展现了茶文化的优雅和宁静。

155327pzve99wevpol5mws.jpeg

从一片树叶最终成为一盏湔江黄茶,要经历几道繁琐的加工制作工序:采摘、萎凋、杀青、闷黄、复炒、复包、三炒、三包及干燥等,历时70多小时之久。每道工序都是精细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中,萎凋、杀青等环节需要看茶做茶。多道工艺,厚植着数代手艺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155327g786psooszaqsf6g.jpeg

“湔江黄”为何能在众多中国茶中崭露头角并获得认可?答案在于它的独门技艺。
155327co8neteotwt8eem1.png

工艺—生叶

155329v5maeiyx5hnhx5vi.jpeg

工艺—初包

155329m0083jd4k28xzxqk.jpeg

工艺—摊晾

155329p690b0awhazh5anm.png

工艺—杀青


初看,“湔江黄”的基本技艺与其他黄茶的基本技艺差不多,都是经过杀青、闷黄、干燥等程序而成。但不同的是,在这些程序中,湔江黄首先对茶青原料的选择就要求严格,湔江黄的茶树须为山区有性繁殖的中小叶老川茶,黄芽制作还需颗颗均匀,并遵从“十不采”(不采雨露沾水芽,不采虫蚀茶,不采开口茶,不采带病芽等)原则,保证生叶品质的质量。制作过程中更是讲究,除了基本的炒、包、闷,更要细心把控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茶叶闷黄过程中的“察叶观色”,小心翻动,并根据香气的变化调整时间、温度。就连制茶工具(如闷黄使用的包裹土纸)、茶叶包装盒等,也力求最生态本质、最高档品质、最贴切文化承载和最好的审美效果。

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环境
世代相承的制茶技术
让彭州茶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欢迎到彭州来
品一壶清茶
在静谧的山水间感受别样慢生活



END

155330nypuau877ljbz2u2.png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漫享彭州」,搜索「pzwl01」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收藏:2 | 帖子: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