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川大学博物馆里看到有个《发现龙兴寺》的展陈,在彭州博物馆里看到了龙兴寺塔砖的展示,当时我没注意,以为是同一个龙兴寺,于是就对龙兴寺有了点兴趣。而彭州博物馆我也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逛完了,时间还早,所以我就查了一下龙兴寺的位置,距离博物馆也不远,虽然当天有点热,但我还是走着过去了。后来我查了我在川大博物馆拍的照片,此龙兴寺非彼龙兴寺,那被大水冲出来的遗迹是邛崃的。印象中很多地方都有龙兴寺,比如支撑起青州博物馆《青州微笑》的佛造像都是来自龙兴寺遗址。龙兴寺,就像大云院(寺)一样,大江南北都很多啊。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这样一种说法:“据史籍所载,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年间,武则天将皇权交还给了唐中宗。为了纪念大唐的中兴,唐中宗颁布法令,命令全国各地州郡兴建一座名为中兴寺或中兴观的寺庙。然而,在武则天逝世后,唐中宗继位,为了避讳其名,这些中兴寺、中兴观纷纷被改名为龙兴寺、龙兴观,从而使得龙兴寺这一名称得以广泛流传。”也说是“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十六年颁令:‘敕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有点类似于武则天广建“大云寺(院)”一样,都是来自皇家的更名政策。 彭州的龙兴寺相传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初名为“大空寺”。武则天天授二年(619年)更名“大云寺”。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诏号“龙兴寺”。唐武宗灭佛运动中,龙兴寺一度荒废,后来宣宗继位,大中二年(848年)预知禅师重建龙兴寺。据说龙兴寺历来高僧辈出,尤以东晋浮图澄禅师、梁代志公禅师、唐代悟达国师和道因禅师、五代预知禅师、宋代圆悟禅师、明代智中一天国师七位高僧最为有名,享有“七佛胜地”之美称,享誉西蜀。在近代更与解放战争命运相连,1949年,川、康两省高级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将军在龙兴寺藏经楼集会,宣布和平起义并通电全国。他们驻扎在龙兴寺期间得到龙兴寺僧人们的周到照顾。 龙兴寺享誉西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龙兴寺舍利塔,此塔何时建造有很多传说,不过最后经过考证认定以前的密檐塔应该是唐朝时可能是宣宗后寺庙重建的时候修建的。龙兴寺塔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而闻名。这座老塔经历了地震和岁月的侵蚀损害后在明末东北角就垮塌了,到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1786年6月1日),受泸定磨西7.5级地震波及,更是加深了破坏程度,塔从中部纵裂,形成两峰并立之势,历久如故,人称“天彭破塔”,成为天府一大奇观。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南半部垮塌仅存一隅,形如手指冲天。就这一指禅的造型后来还经历了1933年松潘叠溪地震,1976年南坪大地震的考验而岿然不倒。但是网上资料说1981年有一个苏姓精神病患者拆除了六层,我不知道一个神经病用什么去拆的,他一个人能拆6层?但是他的疯狂行为对于古塔却是致命的。 其实在1940年,能海法师(解放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到彭州说法,看到残塔遂发愿重建,设立了“重建益州龙兴寺舍利塔筹备委员会”,在成都、重庆、上海、天津等地募化,还在县境新兴乡太平寺建大窑四座,烧制造塔纪年专用塔砖。我在彭州博物馆里看到的应该就是。据说能海法师还专门去了一趟印度加尔各答,亲自考察并获取金刚佛塔的样本。回来后在寺院的东侧,仿加尔各答菩提伽耶大觉塔(释迦牟尼成道处的塔)式样,建造了一座模型塔,用以探索研究建塔的经验。1949年只完成了这座舍利样塔的主体建筑。主塔高12.33米,4小塔高5.11米。在1986年,诸善男信女募资粉糊装修了此塔,安装了宝顶,并在塔身嵌入844尊佛像。时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样塔题写塔名“龙兴舍利宝塔”。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用汉藏文分别题写:“南无吉祥释迦牟尼佛”。 当年样塔虽然建成,但是舍利塔一直没有修建。1978年,四川佛门高僧宽霖、遍能、隆莲、清定和龙兴寺住持正乘和尚等联名上书发愿重建龙兴塔,希望完成能海法师未竟之事业。1992年当地政府批复同意自筹资金修建新塔,同时出于安全考虑拆除残塔。同年5月25日在成都文殊院成立了重建龙兴舍利塔委员会,赵朴初会长任名誉主任,并首献5万元表示支持。年底最后一天开始拆除残塔。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94年4月19日(农历三月初九)上午10时在龙兴寺内舍利塔前举行了奠基典礼。法会十天,奠基仪式非常盛大。历时三年,1997年末新塔建成。主塔高81米,巍峨高耸入云,四隅塔高27米,远远地就能看见这座现代感十足的金刚塔。它不仅是龙兴寺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可以说是彭州的地标。 龙兴寺除了舍利塔这一醒目的建筑外,其它建筑还有绕塔的转经回廊、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东侧区域有样塔、文殊阁、观音阁、高僧灵塔等建筑。龙兴寺内还种有大片的牡丹,在盛放的季节一定是当地人赏花的好去处。我注意到龙兴寺的建筑兼有汉藏特色,有十世班禅的题字,现场也有很多的藏族信众,这些典型的藏传佛教元素让我不仅对龙兴寺的归属流派产生了兴趣。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无果,求助于DeepSeek,给我的解释是:龙兴寺属于汉传佛教系统,根据其修行方式归属到净土宗(以念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主要修行方式)。但是龙兴寺与藏传佛教有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首先龙兴寺在唐代是唐密的重要中心之一,与藏传佛教藏密具有同源性;其次龙兴寺舍利塔的原型源于释迦牟尼成道地菩提伽耶的大觉塔,这种塔的形式在藏传佛教中更为盛行。并且塔的整个风格和内饰都明显受到藏传佛教塔建筑的影响,包括塔身遍布小塔龛、塔内供奉有藏传佛教风格的佛像和唐卡等;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1949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进藏前,曾在龙兴寺居住学习数月,并举行了重要的佛事活动。 据说以前龙兴寺是免费的,我去的时候入口处会收取2元的清洁卫生费,登塔另外收取费用。我去的那天是周末,很多当地人或者成都过来玩耍的游人。在样塔所在的大院里有龙兴寺茶馆,跟文殊院好像,不过那天因为有点热,而茶座都在无遮无挡的广场上,所以喝茶的人不多。但是我想在冬天,如有暖阳,泡上一壶茶,在双塔旁慢饮闲聊,肯定很安逸~~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春之声 《【访古|成都】彭州龙兴寺,虽然只有现代建筑,仍旧是一座有着传奇的寺庙》[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