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郊野公园 老郑的竹耙与落叶沙沙对话 他弯腰时 深蓝色工装后背拱起流畅的弧线 编织袋擦过地面的声响惊起早雀 袋子脱线的毛边扫过石缝里新冒的野草 这是温馨晨光中老郑独特的早安问候 <<<<<<< 自12岁起,母亲瘫痪在床,他便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每天步行数里,肩挑沉甸甸的豆腐到镇上售卖,这一挑便是整整十年。至此,也落下了残疾。 2022年,年近60岁的老郑终于拥有了人生第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个挑过扁担、扛过水泥、种过庄稼的汉子,比任何人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清理杂草、栽植花卉、耕地、保洁是他每天的工作日常。老郑手里时常紧拽着一个磨得发白的编织袋,将公园的草坪杂草及路边的枯木树枝等杂物清理进去,并且一定要装满才肯下班,“公司发的编织袋,如果不装满就清运走了,糟蹋了可惜”这是老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有时候忙得一整天连水都顾不上喝,心里只想着要多做一点,做好一点。累了,便坐在绿化带旁的路沿石上歇歇,片刻之后,又起身,继续投入工作。对于每月都是优的片区绿化考评,同事们心服口服:“老郑养护的绿化区域,连砖缝里都难找到杂草。” 有次家里来客人,等着老郑回家吃饭,天都黑了也没回来,老伴便出门寻他,终于在公园的角落里看见了他,“今天是啥日子,你忘啦,怎么又跟这些枯枝较劲”老伴有些心疼的埋怨道。老郑没抬头,只是把最后捡到的半截香樟枝塞进鼓胀的袋里,系绳时,望着他青筋凸起、满是细小伤口的手,老伴又红了眼,一把抓过去轻轻拍了拍沾着的细碎木屑说“回家吃饭吧”。
午休时老郑望着手机屏保出神——那是间灰扑扑的老屋,墙皮斑驳。直到三个月前,屋顶重新铺设了防水层,“原来总怕修到一半没活干,现在敢动存折本了”。夫妻俩用攒了一年的钱,第一次走进建材市场。如今下班回家,他总要多看几眼自家屋顶,仿佛找寻着曾经漏雨的痕迹。 从日出东方到夕阳斜照 从春秋到冬夏 穿越晨昏和四季 此时此刻 由小花汇聚的金黄 又将老郑揽入温润磅礴的春日里 即便偶尔懊丧 也能向着太阳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彭州残联 《从扁担到绿荫,60岁老汉的半生坚守》[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