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是哪8处红色遗址
入选四川省红色遗址呢
跟着彭妹妹去看看吧
秉彝亭是为了纪念在“五卅惨案”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何秉彝而建。1984年始建于彭县公园内,2004年因城市规划原公园拆除,后迁建于彭州园内。
由李一氓题写匾额“秉彝亭”,亭柱上悬挂着“沪港云横写丹心碧血,九溪春暖仰英烈高风”的对联。亭内中央矗立着何秉彝汉白玉塑像,木匾上书刻着何秉彝的生平简介。游人可以随时来这里瞻仰烈士的风采,感受先烈激荡长空的浩然正气。
李一氓故居位于天彭街道东南市街19号,紧邻“望蜀里”历史文化街区,建于1919年,占地600多平方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17年,我市启动实施李一氓故居修缮保护工程,修缮后的故居仍保留着古朴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
目前,故居现存正房、南房以及西厅,构成一个封闭式的三合院,保留了原有的青瓦屋面、双层檐口、斗撑木柱、方格门窗等特色,曾先后作为居民住房、社区居委会等使用。
“猎枪会”纪念馆位于桂花镇桂花社区,是一座非常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纪念馆。“猎枪会”成立于1948年1月上旬,由一位叫吕英的共产党人在彭州市原磁峰镇建立的向峨党支部,同时建立起了“猎枪会”。2013年,彭州在“猎枪会”会旧居上建立起了纪念馆,红色文化在桂花镇继续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火开始燃向国民党统治地区,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同年10月,党中央进一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公开号召:“在我军未到之处,一切被压迫的人们要主动拿起武器,实行废债,抗丁抗粮,利用敌人空隙,发展游击战争。”彭县(现彭州市)丰乐、桂花两地(当时属崇宁县)的“猎枪会”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立并逐步发展壮大。
刘、邓、潘起义纪念馆位于北大街龙兴寺藏经楼二楼,这里曾是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位将军秘密通电毛主席、朱总司令,宣布成都起义的所在地。
2005年,彭州市委市政府将龙兴寺藏经楼二楼专辟为“刘、邓、潘起义纪念馆”,展示当年通电起义的场景、实物和图片资料。刘、邓、潘起义纪念馆现为成都市及彭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9年彭县党员大会遗址位于丹景山镇石洞埝社区法藏寺碑亭。1929年,彭县地下党组织创始人杨石琴在法藏寺碑亭组织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有40名左右的党员参加。这次大会开启了彭县共产党组织的历史篇章,为彭县地下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彭县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95年7月彭州市烈士陵园被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旧烈士陵园于2012年9月停止使用,新烈士陵园位于丹景山镇双松村,于2012年11月对外开放。
园区主要纪念设施有英雄纪念碑、纪念广场、悼念广场、陵墓区、烈士纪念馆等。烈士纪念馆是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建有多幅英雄纪念浮雕和英雄壁画,陈列了460余位英烈的英勇事迹,最具代表性的有“五卅惨案”的何秉彝、广州起义的周志孚、南昌起义的杨达、大革命时期的杨石琴、钟辉、刘月亭,为抢救落水群众光荣牺牲的刘延军、“5·12”抗震救灾中永葆警察本色的常瑞广、陈静,英雄飞行员喻亮等烈士。
白鹿地震遗址公园位于白鹿镇白鹿场社区,主要由“最牛教学楼”、“天心”群雕、地震体验馆、科普馆和训练馆组成,全面展示了白鹿镇党委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在大灾大难面前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推进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非凡历程和重要成就。该公园是“5·12”地震重要纪念地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5719工厂厂史馆位于丽春镇,建于2011年10月,面积576平方米。该展馆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了5719厂的发展历程。展馆图片分“溯源篇、军品篇、民品篇、人才篇、党群篇”等15个篇章,展示了5719厂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历程,弘扬了精益求精、永攀高峰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