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州的桂花镇,坐落着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在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径范围5公里的空域内,各类无人机来回穿梭,完成一系列测试任务。
以前,企业测试无人机,要先申报飞行任务,再申报飞行计划、放飞许可,没有一周时间下不来。经过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如今测试无人机,提前一小时报备即可。以改革之力助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从中能够读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道理。
2021年,彭州采取“国有平台公司+企业管理”模式,成立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飞基地(简称“天空之眼”)。2022年,天空之眼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2023年,四川正式启用第三批低空协同管理空域,该基地成为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天空之眼目前共有8个试飞场地、14大测试场景,分布于不同区域与高度,可供上百架次无人机起降。
市场主体“嗅”到低空经济商机,政府部门的考量是如何推动低空经济合规发展。
“无人机测试试飞场地难找、空域申请难是行业痛点,产业要发展,必须要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长期指导天空之眼建设工作的四川省低空办总工程师曹坤介绍,四川推动低空空域改革,希望空域使用流程便捷化,并找到一些有条件的场地推动无人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探索。
后来,四川省、成都市相关部门全省多地选点,彭州的天空之眼脱颖而出,随即在空域申报、场地建设、服务方面实现规范化。彭州基地距离成都中心城区超70公里,无人机企业之所以愿意来,有多重原因。
“天空之眼所处的桂花镇拥有山水林田湖地势,满足试飞所需的复杂条件。”曹坤说,在政企“牵手”之后,省市联动进行空域申报,最终拿到高300米、半径5公里的试飞空域。
2022年8月,正是凭借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试飞条件和积累的合规运营经验,通过申报、答辩等环节后,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第二批共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彭州基地入选。全国两批“国字号”试验基地中,彭州基地是为数不多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试飞场地。
在“天空之眼”的3号基地,纵横大鹏无人机正在这里进行了每日的试飞。“这是用于地理测绘的无人机,我们正在做产品交付前的最后测试。”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磁峰飞行基地主任郑文强指着刚刚飞起的无人机介绍道,3号基地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试飞基地,5年来,已经在这里完成近1万架次无人机试飞。
何为“量身定制”?“稳定的空域时间和范围以及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是完成工业级无人机试飞测试的必要条件。”郑文强表示,对于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来说,无需跑道即可起飞,而在广阔的空域下,天空之眼包括高山、丘陵、森林、河流、湖泊等在内的多样地貌,可以最大限度模拟工业无人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工作,完成测试及试飞。
“无人机产业发展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上天干活’,带载荷测试各项功能。也就是说,必须要飞起来!”天空之眼运营方、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明表示,过去企业自行申请很难,但现在天空之眼不仅拿下“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国字号”牌照,还成为无人机测试试飞专用空域。“时间由7个工作日审批改为起飞前1小时报备,大大提升了飞行效率,基本实现能飞尽飞。”
截至目前,天空之眼已成功吸引成都纵横、民航二所、中科灵动、西安羚控等90余家企业开展研发测试业务,日均飞行量达100架次以上,近三年营收增速超100%,推动了国内无人机头部企业多项新产品通过测试、成功量产、走向市场,一条逐渐完整的mini版无人机产业链在几个“山头”之间实现闭环。
从试飞测试起步,除了深耕无人机产业链本身,天空之眼还创新开发出飞手培训、执照考试、航模比赛、研学活动等多样业态,不断拓宽应用场景,“无人机+”实现“多点开花”。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还有更多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不断被发现……
今年春节期间,无人机外卖配送的消费场景已在彭州成为现实。彭州将全面延伸无人机配送服务,在首批6条航线的基础上,计划新增15条航线,将无人机产业沿“百里画廊”布局,进一步拓展低空消费场景。“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开辟新航线、推出新产品,将无人机应急、救援等功能纳入其中,让‘低空经济’进一步服务壮大‘百里画廊’沿线产业。”彭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配送还走进成都世园会,在世园会主会场设置了4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可以在设计好的航线点位间直线飞行,园区内配送时间只需四五分钟,为全球游客带来便捷、高效的服务。
“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建成全国首个‘无人机4S店’,在这里可以买到种类多、功能全、价格优的无人机产品,还能体验‘即买即试’一站式服务,解决传统无人机销售‘能买不能试’的痛点。”周小明表示。
近日,在成都市投资促进局组织的低空经济产业推进座谈会现场,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7月1日前,开通全国首例城市直升机试飞机场到中心城区短途运输场景。
此外,在加快常态化飞行应用场景建设方面,还将尽快实现市妇女儿童医院紧急医疗物资运输、市域内违规建筑垃圾消纳场巡检以及成温邛高速、成彭高速、三环路无人机巡检等场景常态化飞行。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优化飞行流程方面,创新推动空域审批由“一日一申请”简化为“一事一审批”。例如,针对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无人机外卖配送常态化飞行需求,按照固定空域及时间范围,提前1小时报备即可开展低空飞行活动,无需按照一般飞行活动“一日一申请”,有效提升了流程效率,已累计完成飞行任务百余次,促进了成都市低空飞行活动的开展。
今年4月,湔江实验室在彭州天空之眼基地启动,标志着全国首个无人机公共平台在成都落地。湔江实验室为公共性质,由民航西南管理局指导,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并由多家单位共建、共享、共用,主要核心在于资源整合和生产服务。
“在当前环境下,缺乏统一且完善的适航标准体系,成为制约无人机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运营方翔彭智航基地工作人员陈秋宇介绍说,目前无人机的适航认证处于“一机一策”的状态,就如同每位驾驶员开车需要考取驾照,但每款无人机都有不同的适航验证标准,好比为每辆车定制考试规则,这种“一机一策”的方式不仅耗时长,也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基准。
通俗一点来说,就如同开车考驾照一样,湔江实验室将协助民航局绘制无人机行业适航标准“通用语言”,从纷繁各异的个体方案中提炼出一套广泛适用的认证体系,如同为无人机领域打造一本通行的“驾驶手册”。
无人机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航空器,在适航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上面临着更多挑战。“无人机涉及多机型、多品类,还需要在适航认证过程中做更多论证、试验,相信湔江实验室的建立,能够补足目前行业体系短板。”陈秋宇说。
接下来,湔江实验室将正式启动纵横大鹏CW-100等型号低空飞行器适航取证工作。“实验室将为企业搭建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相应的检测设备,提高无人机适航能力,让企业快速通过适航认证。”陈秋宇说,同时,实验室将根据适航能力建设需求,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权威三方检测机构和各类型顶尖人才,一起来争当低空经济领域适航取证等技术服务的“拓荒者”。
在低空经济热潮之下
彭州走出了一条低空经济发展之路
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面向未来
彭州将持续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全力做强低空经济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