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彭州坚持以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单元优势,大力实践“医疗机构+社区养老”、“家医团队+居家养老”等不同主题的嵌入式医养结合新路径,不断推动“医康护养”深度融合。隆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发挥技术优势,延伸医养服务半径,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便利可及的医养服务,打造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生态圈。
隆丰街道辖1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4.5万余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96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21.3%。2021年,隆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正式运营,这是彭州市首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医养服务模式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筑面积1700余㎡,内设有健康教育室、全科医学科、失能评估室、中医康复理疗室、老年餐厅、书画室、理发室等功能区,并加装了电梯等无障碍设施。
这里,每天都充满了老人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下棋、看电影、练书法、做手工、跳养身操,各有所爱,各得其乐。70多岁的王阿姨是位独居老人,多年的独居生活使她性格孤僻,很少出门,几乎没有社交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巡访,陪她聊天,多次鼓励和引导后,王阿姨终于走出家门,每天约上几个邻居到养老服务综合体来看看电影、做做手工,聊聊天、学习养身知识。“我每次都会积极参加综合体的活动,现在精神也好了很多。综合体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工作人员像家人一样关心照顾我,让我老有所乐!”
社区退休的何爷爷也告诉彭妹妹:“我平时就爱下棋,但因为有气管炎,以前只能在小区里找个暂时能遮风避雨的地方,冬天冷和夏天热就只能‘家里蹲’。现在好了,我经常约老朋友来综合体休闲娱乐,还能随时享受健康服务!”
为了满足老人们的健康需求,综合体内的全科医学科门诊,还经常邀请上级专家坐诊、巡诊,为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70多岁的鄢大爷患有严重的头痛病,因为怕花钱,他断断续续地进行过治疗,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得知上级医生会来坐诊后,便主动来到了综合体坚持就医,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头痛病有了明显好转。鄢大爷十分欣慰地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诊疗,这服务太巴适了。”
彭妹妹了解到,综合体自投入使用以来,平均每天接待老年人60余人次。隆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小琴说:“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延伸、下沉,其医康护养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满足了辖区内老人的健康养老需求,切实解决了辖区大多数老人不愿入住功能单一的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问题。”
隆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家庭医生作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的重要抓手,把专业服务延伸到家里,优先为年迈、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健康体检、健康指导等服务。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在第一时间回应,并根据病情及时进行处理。
刘婆婆因病一直卧床在家,子女长期在外打工,老伴刘爷爷照顾她很吃力,又因缺乏护理知识,导致婆婆身上出现几处压疮。刘爷爷很是苦恼。在得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展分级照护上门服务后,他找到医护人员寻求帮助。之后,家庭医生每月定期上门对婆婆进行翻身、按摩,并耐心指导刘爷爷学习照护方法(包括换尿布、清洁身体)。刘爷爷感激地说:“真的很感谢街道的这些医护人员,在他们的关心帮助下,我老伴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
除了延伸服务半径,隆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细化照护服务,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情况提供分级照护,上门服务,真正为辖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精准优质的“一站式”综合养护服务。针对健康老年人,做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等,为需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实现对辖区内老人健康的台账式管理;针对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并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健康服务,建立健康服务联系机制;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结合实际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包,因人施策、因病施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目前受益人数近6100余人次,随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近2400余人次。
通过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让失能、空巢、慢性病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养服务,隆丰街道将逐步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切实增强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