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
我们见过
在图书馆见过
在高高的书架旁见过
在一切与书有关的地方见过
他们手捧一本书
安静地读着
似乎世间一切的喧闹都与他们无关
似乎书中的故事
带他们去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翱翔
爱读书的人,灵魂自带香气,能让你在迷惘中自省,在痛苦中重生,在泥泞里开出花朵……在彭州这座充满书香气的城市里,我们遇见了一批热爱阅读的读者,他们在书中读山川湖海、读人生四季、读念念不忘的回响;他们在书中思生活百态、思生命意义、思漫漫求索的征途。系列报道《书香彭州》,让我们一起沐浴书香,走进今天的故事主人公——高光俊。
高光俊
高光俊的父亲是石匠,走南闯北的时候听到很多传说掌故,常常讲给年幼的高光俊听。这让年幼的高光俊对故事产生了好奇心,一直希望认识更多的字以后,就能自己翻书看故事。
高光俊回忆道:“那个时候的书太稀缺,印象中第一本课外书是在外公家找到的竖排繁体《西游记》残本。估计那是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对这本古怪的《西游记》既好奇又头大,不认识的字很多,只有半读半猜,闹了很多笑话。至今有些字还习惯性读错,大都是那本书带来的‘后遗症’。”
大约是在高光俊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的一位朋友寄放了一本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在他家,他很快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这便是高光俊读武侠小说的开端。
长大后的高光俊也成了一位石匠,逛地摊买书和读书便是他业余生活中最重要的爱好。他喜欢买小说、字帖、古籍和中国文史类书籍,那个时候,彭州市西北市街的旧书摊主大都认识他。
高光俊喜欢的书籍
在高光俊心里,一直很感激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前辈的指导。磁峰地区(今桂花镇)指导过他的前辈有——郭承先、李天恩、董世文、胡兴才、黎道钧、肖廷复,这些人都是当地饱学之士。高光俊在丰乐场(今桂花镇)干石匠活的时候,认识了尹大清和郭定乾等多位前辈,有空的时候经常一起在茶馆喝茶,讨论读书之类的话题。他大致找到了古代文史学习门径,2010年10月,在高一本老师的指引下,高光俊加入了彭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此后得到管遗瑞等众多老师的鼓励,常常在《天彭古今》上发表文章。
管遗瑞老师经常指导高光俊如何读书、读哪些书,以及如何确定阅读和研究方向,这让高光俊眼界大开,还收获了巨大的鼓励。后来,他又认识了唐昌的赵仁春老师。赵老师熟于四川掌故,借了大量的书给高光俊阅读,让高光俊进一步确定了地方文化研究方向。
高光俊热爱阅读,书籍越积越多,于是他自己动手在书房制作了三面靠墙、“顶天立地”的简易书架。他的藏书主要有几类,一是小说,二是文史著作,三是古籍,四是四川文献,五是彭州文献。有段时间,他很迷民国武侠小说,收集了不少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赵焕亭、顾明道、王度庐的作品。
现在高光俊很少看小说了,他比较喜欢的书有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胡文辉的《现代学林点将录》、严耕望的《治史三书》、顾随的《顾随诗词讲记》。
近些年,因为研究地方文献,高光俊搜罗了很多与彭州有关的著述和清代四川人的诗文集。因网络的发达,很多不易见到的书都能找到电子版,这也让高光俊开始有了保存电子书的习惯。
2016年,高光俊接到彭州作协安排写作《彭州史话》的任务。为了完成此书,他在三四个月时间里把能见到的彭州文献梳理了一遍。同年,滕伟明和周啸天两位四川诗词界泰斗到都江堰市,经过郭定乾老师的介绍,高光俊认识了滕、周二位。滕伟明老师发现高光俊有一点古文基础,手里有不少清代四川文献,于是让高光俊担任四川省诗词协会文献部主任和《清代全蜀诗钞》编委会主编助理。
高光俊参与编纂的部分书籍
此后的几年里,高光俊协助滕、周二位完成数百万字的《清代全蜀诗钞》和《现代全蜀诗钞》,两书于2021年出版。此外,高光俊与人合作完成的书还有《彭州三国遗韵》《彭州泉水》《彭州茶》《彭州民俗》《彭州宗教文化》,与赵仁春老师点校《望丛前后志》,与陆仲晖老师主编《回望锦江厂》等。
高光俊的论文
此外,高光俊除了给《天彭古今》等内部刊物写稿之外,还在学术刊物《蜀学》《地方文化研究辑刊》《扬子学刊》等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嘉庆<彭县志>的编纂得失略论》入选了《首届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论文汇编》。
与书籍相伴的三十多年里,从找书看到买书、藏书,再到自己动手码字,高光俊坦言,其间苦乐不足为他人道,可谓“三十余年如一梦”,“书籍”之于他而言,是益友,也是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