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 浙江乐清某小学学生家长 扫码添加了一个新生家长群 群里“班主任” 以需要缴纳“学杂费”为由 要求家长以发红包形式缴费 转款后不久 收到班主任来电才知并无此事 群内共计8名家长损失1584元
开学了, 往往需要缴纳各种费用。 这时候诈骗分子就会伺机潜入班级群, 设置成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 冒充班主任收费实施诈骗。
骗子究竟是如何 潜入“学校交流群”的呢?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出现相关群聊后冒充老师、家长申请进群,如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验证不严格,骗子就会趁虚而入。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骗子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找机会将头像换成班主任头像,并将备注名修改的和班主任一模一样,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实施诈骗。
班主任及时对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 家长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QQ群、二维码等信息,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如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索要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成都彭州公安 《@所有家长:当心这种“班主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