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隆1949年12月17日生于四川彭州,在彭州一中和彭州中学上学时,喜欢数学,还经常和数学老师讨论数学问题,不知疲倦。1966年文革开始时,任正隆回彭州农村当了农民,看到了当时农田里稻苞虫把满田的稻叶吃光,造成严重的减产。虫害导致了许多农民吃不饱饿肚子,任正隆为了大家不再挨饿,能过得幸福一些。于是,放下了手中的数学书,开始了农业科学试验。
恰巧那个时候,四川省农科院的水稻专家万安良,油菜专家覃明权、张承晚,植保专家何明等来到了彭州蹲点。在他们的影响下,任正隆帮助生产队成功预防了稻苞虫的危害并获得丰收。后来,任正隆还成功地预报了水稻螟虫、稻螟岭、稻蓟马和玉米螟的防治,并且研究了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法,使生产大队从水稻白叶枯病的重灾区变为偶发区。
那时,任正隆所在的生产队年年都是先进生产队,成了彭县有名的高产队和富队,任正隆也每年当先进受表扬,也成了县长、农业局、科技局领导的座上客,经常被请去开会。直到现在任正隆对这些领导都很感激,常常怀着感恩的心回忆起他们。
任正隆教授在田间观察小麦育种资源材料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任正隆参加了研究生的考试,受到了四川农业大学的李尧权教授和高之仁教授的赏识,破天荒地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任正隆留校任教,给黎中明老师当助教。跟着高之仁教授学学习数量遗传学,跟着导师李尧权学习小麦育种学,跟着黎中明老师学了细胞遗传学,这为后来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12月,任正隆获得艾伯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联邦德国留学。哥廷根大学一流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条件对求知若渴的任正隆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他总是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每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这个时间超出德国同事一倍多,以至于德国同事嘲笑他将来回国,只会给朋友讲德国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实际上,任正隆可不是书呆子。学习之余,他很留心德国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科研管理制度和法律、社会福利,参观了许多科研单位、学校、农场、农庄。他认为,中国搞现代化,除了科学技术之外,德国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德国毕业之后,任正隆收到了川农大的高之仁、李尧权、黎中明三位老师的信。那时,黎老师因病眼睛瞎了,写信是用尺子比着摸索着写的。当任正隆收到黎老师那一封封长长的信,读着他苦口婆心的教导,看着那一行行的字,想着黎老师用尺子比着、摸索着写信的情景,任正隆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们对国家的满腔赤子之情深深地感染着任正隆。于是,任正隆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科研实践。
刚回国,任正隆提出应该改变我国南方麦区传统的大穗大叶、株型松散的小麦育种模式,培育一种叶片较小、穗子较重、穗数较多的新类型——协调型。当时,这个观点受到了的一些权威专家的反对和批评,他们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因为大穗小叶不符合发育生物学规律,是不可能的;其次南方麦区光照不足,大穗大叶、株型松散是固有的生态模式,不能改变。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穗子又大、穗数又多的小麦品种资源。
任正隆带领全省的小麦育种知名专家在田间讨论小麦高产抗病优质育种的方法问题
当时反对声很大,任正隆和团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试验。最初8年课题组从省科委只拿到4万元的科研经费。没有实验地就租他人的土地做研究,8年内被迫换了5次地方。幸好,后来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国家教委、科技部、农业部的资助;在九五后又作为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学校和省政府也大力支持,现在已经成功建设了先进的实验室和育种农场。
世界绿色革命之父、小麦育种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劳格博士参观任正隆博士的小麦育种试验田
通过10多年的努力,任正隆育成了川农号系列小麦新品种,其中10个被推荐为四川和西南地区的重点推广品种,正在四川省和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些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中首次突破增产10%的大关。这些新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深受农民欢迎。2000年5月,世界绿色革命之父、小麦育种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劳格博士参观了任正隆的小麦新品种后,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中国小麦育种的三代人:任正隆、庄巧生(中)、李振声(右)
这些科研的成功给任正隆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后来,任正隆常给学生讲自己的感受:作为一个好的科学工作者,科学发现发明本身带来的欢乐和幸福,远远大于科研成果能给他带来的政治和经济的利益。任正隆认为,是追求科学发现发明本身带来的快乐和它的社会效益,还是不择手段让自己去享受成果,是判断一个科技工作者素质的基本标志。
任正隆教授考察非洲农业
当前,任正隆的科研仍在积极的推进之中,包括小麦超高产育种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国南方小麦的优质育种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小麦抗病基因的筛选、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作物的基因工程研究,以及植物细胞生物学的特殊问题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 DNA 损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控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关键基因的鉴定、筛选、克隆的研究等。同时,产业化进程还需要在不断完善中进一步推进,这将是一项长期、艰苦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
任正隆教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模大会